劳动争议中的调解程序与法律规定是指在劳动争议发生后,通过调解方式解决争议的一系列程序和法律规定。调解程序包括当事人自愿申请调解、调解组织受理、调解员调解、达成协议或调解不成等多个环节。相关法律规定了调解的原则、时效、效力等方面的内容,以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这种调解程序与法律规定对于及时解决劳动争议、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目录导读:
在现代社会,劳动争议是常见的社会问题之一,为了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建立了完善的调解程序,本文将重点探讨劳动争议中的调解程序与法律规定,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应用相关法规。
劳动争议调解程序
(一)调解申请
劳动争议发生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均可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申请,申请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明确表述争议的事实、理由和请求。
(二)调解受理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在收到调解申请后,应当及时对申请进行审查,经审查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及时受理并通知双方当事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三)调解过程
调解过程由调解委员会主持,双方当事人应当参加,调解过程中,调解委员会应当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意见,引导当事人协商解决争议,调解结果应当制作调解协议,由双方当事人签字确认。
(四)调解结果
调解协议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确认后,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遵守调解协议,履行义务,调解不成或者一方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反悔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劳动争议中的法律规定
(一)《劳动法》相关规定
《劳动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其中涉及劳动争议的内容主要包括:劳动争议的范围、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劳动争议的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劳动争议中应当遵守《劳动法》的规定。
(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相关规定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为了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而制定的法律,该法详细规定了劳动争议的调解、仲裁程序,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了解决争议的法律途径。
(三)《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
《劳动合同法》主要规范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行为,在劳动争议中,劳动合同的履行和解除等方面的争议是常见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涉及劳动合同争议时,应当遵守《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结合实例分析
以一起实际发生的劳动争议为例,某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无法协商解决,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申请,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委员会应当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意见,引导当事人协商解决争议,如果双方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达成调解协议,并签字确认,该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一方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反悔或者调解不成,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在仲裁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应当遵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相关规定。
劳动争议的调解程序与法律规定是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发生劳动争议时,应当首先尝试通过调解解决争议,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参与调解,寻求协商解决争议,如果调解不成或者一方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反悔,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通过了解和应用劳动争议中的调解程序与法律规定,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